1.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护理
专业代码:620201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护理(620201)。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表-1护理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 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医药卫 生大类 (62) |
护理类 (6202) |
卫生(84) |
内科护士(2-05-08-01) 儿科护士(2-05-08-02) 急诊护士(2-05-08-03) 外科护士(2-05-08-04) 社区护士(2-05-08-05) 口腔科护士(2-05-08-07) 妇产科护士(2-05-08-08) 中医护士(2-05-08-09) |
临床护理 社区护理健康保健 |
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行业的内科护士、儿科护士、急诊护士、外科护士、社区护士等护理岗位,能够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
(3)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一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
(4)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健康史、身心状况、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相关知识;
(5)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护理教育及健康促进相关知识;
(6)熟悉社区传染病防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
(7)了解中医、精神科等专科护理知识。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能够规范地进行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
(4)能够规范地开展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具备一定的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
(5)能够独立进行常见疾病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
(5)具有完整记录护理过程的能力;
(6)会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仪器设备;
(7)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包括职业基本素质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
(一)职业基本素质课程
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体育、信息技术、大学英语、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
选修课:公共艺术、普通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教育、党史国史、大学生职业素养等。
(二)职业能力课程
包括职业能力基础课程、职业能力核心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及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1.职业能力基础课程
设置8门。包括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用药护理、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护理学导论、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2.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设置8门。包括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康复护理等。
3.职业能力拓展课程
包括社区护理、中医护理、精神科护理、传染病护理、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护理综合实训。
4.职业能力任选课程
包括课堂教学和网络通识课程两部分。
课堂教学:形体训练、护理人文修养、护理管理、护理研究及论文撰写、营养与膳食、护理教育学、涉外护理、医用化学等。
网络通识课程: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关爱生命-慢性病识别及管理、家庭实用护理技术、突发事件及互救自救等。
5.实践性教学
主要包括见习、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等。
◎见习在医疗机构完成。每学期安排1-2周临床见习。
◎实验、实训在校内实训室、附属医院开展完成,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注重理论用于实践,同时将德育、安全教育、绿色环保、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知识融入实验、实训教学中。
◎社会实践在医院、社区、医疗设备相关企业、养老院、学院等机构完成,每学期2周以上,包括专业社会实践,注重劳动体验和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一般放在周末或假期。
◎跟岗实习学生完成在校2年的学习后,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完成10个月临床实习,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了解护理领域的新进展,熟悉护理工作的环境,为毕业后就业奠定基础。
表-2职业能力核心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
1 |
基础护理技术 |
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掌握从事护理工作所必备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基础护理技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 |
医院和住院环境、入院和出院护理、舒适与安全护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患者的清洁卫生、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排泄护理技术、给药技术、药物过敏试验技术、静脉输液和输血技术、冷热疗技术、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抢救技术、临终患者的护理技术;病案管理与护理文件的书写。 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基础护理,为学生后续护理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 |
2 |
母婴护理 |
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掌握从事临床护理所必备的母婴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关心、爱护、尊重护理对象。 运用护理程序与护理技能对母婴的健康问题、疾病问题提供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
母婴护理概念、范畴及发展历程;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内外生殖器官及生理特点、周期性变化等;妊娠期护理,妊娠生理、评估、管理、营养及健康教育等;分娩期护理,正常分娩过程、分娩期及产后并发症的护理等;产褥期护理,产褥期产妇与家庭成员心理特征、产妇及新生儿护理等;高危妊娠监护方法、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护理、异常分娩护理、高危儿护理等;不孕症、计划生育以及常用诊疗与护理技术等。 运用护理程序和母婴专科护理技能为母婴实施护理。 |
3 |
健康评估 |
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掌握从事护理实践所必需的健康评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会运用整体评估观、评判性思维,评估临床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和身心需要。 |
健康史采集与评估,包括皮肤、淋巴结、头面部、颈部、肺脏、心脏、腹部、脊柱、四肢、神经等;常见的社会、心理评估方法;各种辅助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各种实验标本采集及检查前后的护理;心电图检查操作、正常性心电图及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波形;护理问题查找、护理计划制定及护理病史的规范书写。 根据健康评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护理对象进行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健康状况的评估。 |
4 |
成人护理 |
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掌握从事临床护理所必备的成人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对成人期患者实施护理;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专科护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 |
成人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健康史、身心状况、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与代谢、风湿、神经等系统;成人常用专科护理技术,如脏器穿刺、透析技术、内镜检查、双气囊三腔管等;成人常见疾病损伤的分类、各种麻醉方法、麻醉用药、手术方法、围手术期护理;成人常见疾病的病情、心理、治疗反应的观察、分析及处理;成人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 根据成人健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成人期常见病、多发病实施护理。 |
5 |
儿童护理 |
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掌握儿童护理的知识与技能; 运用儿童护理知识、专科护理技术和沟通技能对健康及患病儿童进行护理与健康指导。 |
儿童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健康史、身心状况、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护理评价;结缔组织疾病、遗传性疾病、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患儿的护理;正常新生儿特点和常见疾病、儿童保健、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方法及小儿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免疫接种;急危重症患儿的抢救及常见儿童护理技术操作。 运用护理程序对儿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危患儿进行护理。 |
6 |
老年护理 |
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掌握老年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根据老年期身心变化和老年病的特点,保护老年人的安全并进行正确的护理。 |
老年人正常老化特点;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老年人常见疾病及心理问题的评估、诊断、护理措施及评价等;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临终老年人的身心护理。 运用护理程序、专科护理技术对老年人实施优质护理。 |
7 |
急危重症护理 |
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的综合急救能力。 能够正确地完成基本的急危重症护理操作。 |
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置、工作流程、患者收治程序及管理;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急救措施;危重症患者的系统功能监测及护理;院前急救的护理;常用急诊护理技术;常用抢救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应用;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健康教育与实训指导。 运用护理程序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 |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见附录)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本专业现有护理专任教师57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教职格证,双师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88%,副高以上职称10人,省职教专家1人,市教育教学专家7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专业课教师中,年龄、职称梯队结构基本合理;
2.聘请市三甲医院副高职称护理及相关人员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担任临床课程教学和实习带教,满足教学需要。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及院内实验实训中心
(1)专业教室全为智慧教室,满足互联网+教学需要;
(2)护理实训中心:模拟医院护理工作环境,按照临床护理各岗位工作特点,创设模拟病房、健康评估实训室、基础护理技术实训室、模拟手术室、虚拟仿真重症监护室、心肺复苏实训室、虚拟仿真产房、母婴病房、康复护理技术实训室等;引进开发护理临床思维系统及心肺复苏、分娩虚拟考评软件,初步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满足校内实践教学、校内考核的多样化需求的课程资源。
2.实习基地
我院建立起一批条件良好、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稳定的23所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实训基地医疗体系健全,实训设备齐全,能配备足量并临床护理经验丰富指导老师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为护生临床实习提供了的保证。
(三)教学资源
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建立专业建设小组,对专业课程建设、教学评价产、教融合等方面进行引领。
在专业建设小组充分论证下选用人民卫生、高等教育等出版社或校本教材,为保障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四)教学方法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临床工作思维为理念,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媒介,立德树人为根本,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核心课程建设。进行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需要对接。
建设线上课程和教学资源库,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突出核心能力培养,打造金课;同时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五)学习评价
1.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严格落实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严格考试纪律,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健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校内校外评价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评价与学业考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内容重视学生品德、医疗安全、沟通交流、人文关怀、团队合作等的职业素养方面;加大过程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以及在岗位工作实践中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化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
2.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关多元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包括师德师风,立德树人,教育教学能力,课堂教学,线上课程、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科研能力等。评价结果(引用第三方评价)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评优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六)质量管理
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二级学院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管制度。
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成立护理学院教学督导小组配合周职院相关处室,进行教学管理;一方面加强日常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一方面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建立教师工作档案,不断完善评价手段,充分发挥评价的检查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和在教学活动中的导向功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九、毕业要求
学生三年修业期满,完成学分最低174学分(包括实习学分40学分),考取普通话、健康管理师、计算机等相关证书二项,完成毕业设计,准予毕业。
附录
护理专业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 |
考核方式 |
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 (周学时、教学周数) |
备注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1 |
2 |
3 |
4 |
5 |
6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职业基本素质课 |
必修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54 |
44 |
10 |
3 |
1 |
3 |
|
|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72 |
56 |
16 |
4 |
1 |
|
4 |
|
|
|
|
|
形势与政策 |
32 |
32 |
|
1 |
2 |
▲ |
▲ |
▲ |
▲ |
|
|
每学期8学时 |
军事理论 |
36 |
|
|
2 |
2 |
▲ |
|
|
|
|
|
必修通识课 |
军事技能(军训) |
112 |
|
112 |
2 |
2 |
▲ |
|
|
|
|
|
|
大学体育Ⅰ |
36 |
4 |
32 |
2 |
1 |
2 |
|
|
|
|
|
|
大学体育Ⅱ |
36 |
4 |
32 |
2 |
1 |
|
2 |
|
|
|
|
|
大学体育Ⅲ |
36 |
4 |
32 |
2 |
1 |
|
|
2 |
|
|
|
|
大学体育Ⅳ |
36 |
4 |
32 |
2 |
1 |
|
|
|
2 |
|
|
|
劳动教育Ⅰ |
18 |
6 |
12 |
1 |
2 |
|
|
|
|
|
|
每周1学时 |
劳动教育Ⅱ |
18 |
6 |
12 |
1 |
2 |
|
|
|
|
|
|
每周1学时 |
劳动教育Ⅲ |
18 |
6 |
12 |
1 |
2 |
|
|
|
|
|
|
每周1学时 |
劳动教育Ⅳ |
18 |
6 |
12 |
1 |
2 |
|
|
|
|
|
|
每周1学时 |
大学英语Ⅰ |
72 |
72 |
|
4 |
2 |
4 |
|
|
|
|
|
|
大学英语Ⅱ |
72 |
72 |
|
4 |
2 |
|
4 |
|
|
|
|
|
卫生信息技术1 |
36 |
18 |
18 |
2 |
2 |
2 |
|
|
|
|
|
|
卫生信息技术2 |
36 |
18 |
18 |
2 |
2 |
|
2 |
|
|
|
|
|
心理健康教育 |
36 |
26 |
10 |
2 |
2 |
2 |
|
|
|
|
|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36 |
18 |
18 |
2 |
2 |
|
|
|
2 |
|
|
|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
36 |
18 |
18 |
2 |
2 |
|
|
|
2 |
|
|
|
选修 |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0 |
|
|
1 |
|
▲ |
|
|
|
|
|
限定通识课 |
|
心理学的智慧 |
10 |
|
|
1 |
|
|
▲ |
|
|
|
|
公共限定选修 |
|
人生与人心 |
20 |
|
|
1 |
|
|
|
▲ |
|
|
|
公共限定选修 |
|
影响力从语言开始 |
21 |
|
|
2 |
|
|
|
|
▲ |
|
|
公共限定选修 |
|
形象管理 |
10 |
|
|
1 |
|
|
|
|
|
▲ |
|
|
|
有效沟通技巧 |
20 |
|
|
1 |
|
|
|
|
|
▲ |
|
|
|
语言与文化 |
19 |
|
|
1 |
|
|
|
|
|
▲ |
|
|
|
中华诗词之美 |
28 |
|
|
2 |
|
|
|
|
|
▲ |
|
|
|
民歌鉴赏 |
20 |
|
|
1 |
|
|
|
|
|
|
▲ |
|
|
电影与幸福感 |
19 |
|
|
1 |
|
|
|
|
|
|
▲ |
|
|
情绪管理 |
10 |
|
|
1 |
|
|
|
|
|
|
▲ |
|
|
如何高效学习 |
10 |
|
|
1 |
|
|
|
|
|
|
▲ |
|
小计 |
|
1043 |
|
|
|
|
|
|
|
|
|
|
|
占比 |
|
25.55% |
|
|
|
|
|
|
|
|
|
|
|
职业能力基础课 |
必修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108 |
72 |
36 |
6 |
1 |
6 |
|
|
|
|
|
|
生理学 |
72 |
58 |
14 |
4 |
1 |
|
4 |
|
|
|
|
|
生物化学 |
36 |
30 |
6 |
2 |
2 |
|
2 |
|
|
|
|
|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
54 |
42 |
12 |
3 |
1 |
|
3 |
|
|
|
|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72 |
54 |
18 |
4 |
1 |
|
|
4 |
|
|
|
|
用药护理 |
72 |
58 |
14 |
4 |
1 |
|
|
4 |
|
|
|
|
护理学导论 |
36 |
28 |
8 |
2 |
2 |
|
2 |
|
|
|
|
|
护理礼仪及人际沟通 |
36 |
18 |
18 |
2 |
2 |
2 |
|
|
|
|
|
|
选修 |
形体训练 |
18 |
2 |
16 |
1 |
2 |
1 |
|
|
|
|
|
|
护理人文修养 |
18 |
10 |
8 |
1 |
2 |
|
1 |
|
|
|
|
|
营养与膳食 |
36 |
28 |
8 |
2 |
2 |
|
|
2 |
|
|
|
|
护理教育学 |
36 |
28 |
8 |
2 |
2 |
|
2 |
|
|
|
|
|
医用化学 |
36 |
28 |
8 |
2 |
2 |
2 |
|
|
|
|
|
|
舞蹈(护理) |
18 |
2 |
16 |
1 |
2 |
|
2 |
|
|
|
|
|
瑜伽 |
18 |
2 |
16 |
1 |
2 |
|
|
2 |
|
|
|
|
美容与化妆 |
18 |
6 |
12 |
1 |
2 |
|
2 |
|
|
|
|
|
小计 |
|
684 |
|
|
|
|
|
|
|
|
|
|
|
占比 |
|
16.76% |
|
|
|
|
|
|
|
|
|
|
|
职业能力核心课 |
必修 |
基础护理技术1 |
72 |
36 |
36 |
4 |
1 |
|
4 |
|
|
|
|
|
基础护理技术2 |
72 |
36 |
36 |
4 |
1 |
|
|
4 |
|
|
|
|
健康评估 |
54 |
30 |
24 |
3 |
1 |
|
|
3 |
|
|
|
|
母婴护理 |
54 |
42 |
12 |
3 |
1 |
|
|
3 |
|
|
|
|
儿童护理 |
54 |
46 |
8 |
3 |
1 |
|
|
|
3 |
|
|
|
成人护理1 |
108 |
92 |
16 |
6 |
1 |
|
|
6 |
|
|
|
|
成人护理2 |
108 |
92 |
16 |
6 |
1 |
|
|
|
6 |
|
|
|
急危重症护理学 |
36 |
22 |
14 |
2 |
2 |
|
|
2 |
|
|
|
|
老年护理 |
36 |
28 |
8 |
2 |
2 |
|
|
|
2 |
|
|
|
康复护理 |
54 |
28 |
26 |
3 |
1 |
|
|
|
3 |
|
|
|
小计 |
|
648 |
|
|
|
|
|
|
|
|
|
|
|
占比 |
|
15.87% |
|
|
|
|
|
|
|
|
|
|
|
职业能力拓展课 |
必修 |
护理综合实训 |
36 |
6 |
30 |
2 |
2 |
|
|
|
2 |
|
|
|
护理伦理学 |
36 |
30 |
6 |
2 |
2 |
|
|
|
2 |
|
|
|
中医护理 |
36 |
20 |
16 |
2 |
2 |
|
|
|
2 |
|
|
|
社区护理 |
36 |
28 |
8 |
2 |
2 |
|
|
|
2 |
|
|
|
护理心理学 |
36 |
30 |
6 |
2 |
2 |
2 |
|
|
|
|
|
|
选修 |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 |
22 |
|
|
2 |
|
|
▲ |
|
|
|
|
专业限定选修 |
关爱生命—慢病识别及管理 |
13 |
|
|
1 |
|
|
|
▲ |
|
|
|
专业限定选修 |
中医健康理念 |
10 |
|
|
1 |
|
|
|
|
▲ |
|
|
专业限定选修 |
传染病护理 |
36 |
28 |
8 |
2 |
2 |
|
|
|
2 |
|
|
|
护理管理 |
36 |
26 |
10 |
2 |
2 |
|
|
|
2 |
|
|
|
护理研究与论文撰写 |
18 |
9 |
9 |
1 |
2 |
|
|
|
1 |
|
|
|
五官科护理 |
36 |
26 |
10 |
2 |
2 |
|
|
2 |
|
|
|
|
精神科护理 |
36 |
32 |
4 |
2 |
2 |
|
|
|
2 |
|
|
|
医院感染 |
36 |
28 |
8 |
2 |
2 |
|
|
|
2 |
|
|
|
健康管理 |
36 |
28 |
8 |
2 |
2 |
|
|
|
2 |
|
|
|
涉外护理 |
18 |
10 |
8 |
1 |
2 |
|
|
1 |
|
|
|
|
小计 |
|
477 |
|
|
|
|
|
|
|
|
|
|
|
占比 |
|
11.69% |
|
|
|
|
|
|
|
|
|
|
|
毕业实习 |
必修 |
跟岗实习Ⅰ |
600 |
|
|
30 |
|
|
|
|
|
▲ |
|
|
跟岗实习Ⅱ |
600 |
|
|
30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 |
30 |
|
|
2 |
|
|
|
|
|
|
▲ |
|
小计 |
|
1230 |
|
|
|
|
|
|
|
|
|
|
|
占比 |
|
30.13% |
|
|
|
|
|
|
|
|
|
|
|
总计 |
|
4082 |
|
|
221 |
|
26 |
38 |
33 |
38 |
0 |
0 |
|
1.考查课用“2”表示,考试课用“1”表示。
2.职业素质选修课必须选一门课程以上。
3.职业能力任选课程必须选四门以上。
4.劳动教育放在课余完成。在相关结构、养老院、学院等机构完成,包括专业社会实践、劳动体验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
5.职业核心课程考试包括理论、技能,各占100分。
6.毕业实习40周,其内科护理8周,外科护理8周,妇产科护理4周,儿科护理4周,手术室4周,急诊4周,ICU 4周,社区护理实习4周。
7.毕业设计为案例分析报告或调研报告(字数2000以上)
附录-2 课程学时及比例
课程类别 |
学时分配 |
学时比例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100% |
职业基本 素质课程 |
必修课 |
846 |
450 |
396 |
20.73% |
选修课 |
197 |
197 |
0 |
4.83% |
职业能力 课程 |
职业能力基础课程 |
684 |
466 |
218 |
16.76% |
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
648 |
452 |
196 |
15.87% |
职业能力拓展课程 |
180 |
114 |
66 |
4.4% |
职业能力任选课程 |
297 |
232 |
65 |
7.3% |
跟岗实习 |
1230 |
30 |
1200 |
30.13% |
(必修+实习学时)合计 |
4082 |
1941 |
2141 |
|
比例分配 |
47.55% |
52.45% |
|
注:跟岗实习累计时间为40周,合计学时为1200。
2.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助产
专业代码:620202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助产(620202)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表-1助产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 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医药卫生大类(62) |
护理(6202) |
卫生(84) |
助产士(2-05-08-07) |
助产士、母婴护理师、护士 |
护士资格证、母婴保健技师证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全面的基础护理、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熟练的护理助产操作等专业技术技能;具备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能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能够从事临床助产护理、母婴保健、护理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
(3)系统地掌握助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一定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
(5)掌握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病因、健康史、身心状况、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相关知识;
(6)掌握健康生活,疾病预防、康复,临终关怀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并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指导。
3.能力
(1)具有助产士的核心能力:能够按照临床工作过程,规范地进行妊娠诊断、产前检查、正常接生、产后处理、新生儿处理的能力;具有对难产及妇产科急危重症病人监护、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具有开展围产期保健、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及指导育龄夫妇实行计划生育工作的能力;
(2)具有对常见疾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及时处理的能力;
(3)具有完整记录护理过程的能力;
(4)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辅导、参与科研的能力和较好的社会工作能力;
(7)会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仪器设备;
(8)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六、课程设置
主要包括两大模块,分别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和学时安排按照国家教育部文件统一要求进行设置。同时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全”育人工作,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军训)、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劳动教育、大学英语;选修课主要有公共艺术、普通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教育、党史国史、大学生职业素养等。
劳动教育分在四个学期开展,劳动课内容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基本义务劳动 包括住宿场所、校园环境、教室及其他服务性劳动等,具体由劳动教育处负责分配学生。
2.校内劳动与校外劳动相结合 可以走出去到校外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
3.劳动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程相结合,提升劳动的专业度和复杂度 比如进入乡村或社区进行义诊或健康教育活动等。
4.注重劳动安全防护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为学生走向劳动岗位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工作。
劳动课考核可以评价以下几个因素:责任感、守时性、工作效率、主动性、合作精神和爱惜公物,制定评分标准,劳动课带教老师可由此进行考评。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职业能力基础课程、职业能力核心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及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1.职业能力基础课程
设置8门。包括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用药护理、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助产导论、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2.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设置7门。包括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高级助产学、儿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
表-2职业能力核心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
1 |
健康评估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从事护理实践所必需的健康评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尊重、爱护评估对象的专业信念;学会运用整体评估观、评判性思维,评估临床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和身心需要,为进一步学习临床护理学奠定基础。 |
内容: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系统学习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同时对心电图、影像和实验室检查以及护理病历书写格式等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要求:护生掌握正确的健康评估技能、病情判断技能,并建立科学的临床护理思维方法。 |
2 |
基础护理技术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从事护理工作所必备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学会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护理理念、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基础护理技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为进一步学习临床护理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
内容:入院和出院护理、舒适与安全护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患者的清洁卫生、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给药技术、药物过敏实验技术、静脉输液和输血技术、冷热疗技术、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抢救、临终患者的护理技术;病案管理与护理文件的书写。 要求:学会以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为主线的以护理程序,用常规护理技术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治疗需要。 |
3 |
内科护理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从事临床护理所必备的成人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对成人期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并能够从多角度看待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 |
内容:主要阐述了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与代谢、神经等系统疾病和风湿疾病、传染性疾病的护理。 要求:了解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常见病因,掌握疾病的临床类型、表现和并发症,识别检验结果;掌握治疗原则、相关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
4 |
外科护理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身心状况及护理措施,具备对外科常见疾病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提供健康、促进服务的能力。 |
内容:外科病人基本护理技术及危重症、感染、损伤、普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系统、骨外科、皮肤科等病人的护理。 要求:掌握外科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外科常见疾病病人实施整体化护理的能力,并能进行健康教育。 |
5 |
高级助产学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产科学和护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进行妊娠诊断、产程观察、接生以及妊娠、分娩、产褥各期的护理,能初步进行难产的诊断、处理和护理,了解孕产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原则和护理措施。 |
内容:产科学基础、正常孕产妇的分娩处理及基本护理知识,异常孕产妇及其并发症的处理,新生儿保健等。 要求:具有独立进行助产接生工作,并能解决孕产妇及新生儿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健康教育。 |
6 |
妇科护理学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运用护理程序对女性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岗位技能,为将来从事助产或实施社区妇女保健工作打下基础。 |
内容:包括妇科基础、炎症、肿瘤、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月经失调、计划生育技术等内容。 要求:通过课堂学习与训练、课间见习及临床实习,学生能具有独立解决妇科疾病病人常见护理问题,并能进行健康教育。 |
7 |
儿科护理学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会关心、爱护、尊重患儿,运用儿科护理知识、专科护理技术和沟通技能对健康及患病儿童进行整体护理与健康指导。 |
内容: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儿童疾病的护理。 要求:具有独立解决儿科常见护理问题的护理能力,并能进行健康教育。 |
8 |
急危重症护理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急救意识,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的综合急救能力,并且能够独立、正确地完成基本的急危重症护理操作。 |
内容:重点介绍院前急救,心肺脑复苏,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与护理重点及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及常用救护技术。 要求:学生能够提高急诊、急救意识,掌握和运用急诊知识和急救技能;培养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
3.职业能力拓展课程
包括课堂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两部分。课堂教学包括:传染病护理、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中医护理、护理心理学、优生优育与母婴保健、护理综合实训等。在线开放课程包括: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关爱生命-慢性病识别及管理、家庭实用护理技术、突发事件及互救自救、妊娠与疾病、生命孕育的奥秘等。
4.职业能力任选课程
包括营养与膳食(限定)、康复护理(限定)、精神科护理、护理导论、社区护理、女性盆底解剖学、形体训练、护理人文修养、护理研究及论文撰写、医用化学等课程。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
1.构建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设立了基础实验平台(基础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平台,加强了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57.4%),满足职业技能需要。
2.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坚持“理论实践一体化”。
(1)职业技术课程坚持“教、学、做”为一体,推行以基于工作过程为主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通过模拟实训(产房、病房、检查室、手术室)、仿真训练等的综合训练,对学生进行综合强化技能训练,重点加强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培养,并进行逐一考核,达不到要求不能进入实习岗位。
(2)产学紧密结合,以学校和医院为两个育人主体,通过校内、校外两个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缩短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无缝”结合、“零距离”接触。
(3)以“技能成绩单列”确保实训质量。将实训成绩列为考核项目之一,形成一套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了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实现了“跟岗实习”的目标,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实验(训)室开放,学生自主管理。这样使学生早期接触职业角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又保证了实验课开出率、增加了学生实际操作机会。
表-3单项及综合实训具体内容及要求
实训项目 |
实训内容 |
实训要求 |
专业技能实训 |
基础护理实训 |
主要包括铺床法、卧有病人床单更换法、卧位的安置、无菌隔离技术、给药法、导尿术、洗胃法、灌肠法等。通过本课程的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医院护士日常工作内容和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护理临床工作能力。 |
助产专科实训 |
主要包括骨盆外测量、产科腹部检查、产程观察、助娩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术、乳房护理、母乳喂养指导、臀位助娩术等内容的学习与实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提高各项临床操作技能,可以实现与临床助产工作的接轨。 |
外科护理实训 |
主要包括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术前术后的常用护理技术、骨折的包扎固定技术、胃肠减压技术等内容的学习与实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协助医生做好临床工作。 |
内科护理实训 |
主要包括护患沟通技巧、各个系统患者的护理、体位引流、胸腔穿刺术、心包穿刺术等内容的实践训练。通过本课程的操作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专业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更好的配合医生完成临床工作。 |
实习及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社会调研 |
每年假期选择相关医疗机构或其他社会群体进行调研,了解行业发展动向或市场需求。要求形成调研或实践报告,作为评价。 |
毕业实习 |
在医疗机构各岗位进行轮科实习,尤其产房,通过医院带教老师的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工作能力。实习结束时,要进行出科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并且要进行毕业综合考试。 |
(四)相关要求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前后续课程的衔接。
职业基本素质课程原则上安排在第一学期完成,主要是使学生具有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职业能力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职业能力基础课程原则上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保证在进入职业能力核心课程学习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助产专业人才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职业能力核心课程需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实施教学,因而原则上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完成。素质教育课程贯穿教学整个过程。
实践教学环节依据三年不断线的基本思路,在第一、二学年安排课程见习、教学实习等环节,第三学年安排毕业实习,第五学期在实习的同时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相关网络在线课程的学习。
授课的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探索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的“层次”的特点,按照个性化的原则,实施不同的分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见附录)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助产专任教师37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0人,中级职称69人。专业课教师中,现有省市教育教学专家7人,省市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并聘请多名省、市三甲医院护理专家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形成一支年龄、职称等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专任教师中获得护士执业证书、医师执业证书或医学系列专业职称证书达到90%以上。专任教师均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每年到相关医院实践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及院内实训中心
院内各个教室智慧黑板全部投入使用,实验实训中心设施齐全。学院实验实训中心拥有护理床100张和相应配套护理模型人,已经建立了健康评估实训室、基础护理技术实训室、护理模拟病房等基础护理实训室;完善了模拟手术室、模拟ICU病房、CPR实训室、换药室等外科急救实训室;建立了新型产房、母婴同室、待产室、助产技术模拟实训室、妇科实训室、新生儿实训室等助产实训中心。
2.实习基地
我院建立起一批条件良好、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校外实习基地,拥有周口市中心医院、中医院等30余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实训基地医疗体系健全,诊疗技术先进,使顶岗实习与护理职业标准充分对接,符合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普通护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为满足护生临床实习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教学资源
1.教材的选用
按照国家规定,学校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并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教材选用管理制度,经过规范程序遵循实用性、择优性原则选用高质量的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护理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助产相关实验实训手册等;护理、助产专业操作技术类图书和实务案例类图书;5 种以上助产专业学术期刊。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试题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线上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可以及时上传,方便学生课下自主学习。通过资源库及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各种优质资源,促进教学改革,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起公共资源平台。
(四)教学方法
推广PBL教学、案例教学、分层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等各种先进教学方法,所有课程均已不同程度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部分课程正在建设在线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字教学资源库,大力提倡和普遍推广网络学习平台。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学校要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并成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领导小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学生(40%)、同行或第三方评价(30%)、领导和督导评价(30%),评价结果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评优的重要依据,从而提高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校内校外评价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评价与学业考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包括线上/线下上课出勤率、回答教师提问、学习态度、课前学习情况、课堂练习及测验、观察记录、查阅实习手册、网络学习参与度、项目或任务活动完成情况、案例分析等。
结果性评价包括课程结束考试和毕业综合考试等。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知识在岗位工作实践中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认真负责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医疗安全、与人交流、人文关怀、团队合作等的职业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六)质量管理
1.学校和二级院系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学校、二级院系及专业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学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三年学习,修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达到助产专业岗位所要求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准予毕业。
十、附录
附录-1 助产专业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 |
考核方式 |
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 (周学时、教学周数) |
备注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1 |
2 |
3 |
4 |
5 |
6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职业基本素质课 |
必修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54 |
44 |
10 |
3 |
1 |
3 |
|
|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72 |
56 |
16 |
4 |
1 |
|
4 |
|
|
|
|
|
形势与政策 |
32 |
32 |
|
1 |
2 |
▲ |
▲ |
▲ |
▲ |
|
|
每学期8学时 |
军事理论 |
36 |
36 |
|
2 |
2 |
▲ |
|
|
|
|
|
必修通识课 |
军事技能(军训) |
112 |
|
112 |
2 |
2 |
▲ |
|
|
|
|
|
|
大学体育Ⅰ |
36 |
4 |
32 |
2 |
1 |
2 |
|
|
|
|
|
|
大学体育Ⅱ |
36 |
4 |
32 |
2 |
1 |
|
2 |
|
|
|
|
|
大学体育Ⅲ |
36 |
4 |
32 |
2 |
1 |
|
|
2 |
|
|
|
|
大学体育Ⅳ |
36 |
4 |
32 |
2 |
1 |
|
|
|
2 |
|
|
|
劳动教育Ⅰ |
18 |
6 |
12 |
1 |
2 |
|
|
|
|
|
|
每周1学时 |
劳动教育Ⅱ |
18 |
6 |
12 |
1 |
2 |
|
|
|
|
|
|
每周1学时 |
劳动教育Ⅲ |
18 |
6 |
12 |
1 |
2 |
|
|
|
|
|
|
每周1学时 |
劳动教育Ⅳ |
18 |
6 |
12 |
1 |
2 |
|
|
|
|
|
|
每周1学时 |
大学英语Ⅰ |
72 |
72 |
|
4 |
2 |
4 |
|
|
|
|
|
|
大学英语Ⅱ |
72 |
72 |
|
4 |
2 |
|
4 |
|
|
|
|
|
卫生信息技术1 |
36 |
18 |
18 |
2 |
2 |
2 |
|
|
|
|
|
|
卫生信息技术2 |
36 |
18 |
18 |
2 |
2 |
|
2 |
|
|
|
|
|
心理健康教育 |
36 |
26 |
10 |
2 |
2 |
2 |
|
|
|
|
|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36 |
18 |
18 |
2 |
2 |
|
|
|
2 |
|
|
|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
36 |
18 |
18 |
2 |
2 |
|
|
|
2 |
|
|
|
选修 |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0 |
|
|
1 |
|
▲ |
|
|
|
|
|
限定通识课 |
心理学的智慧 |
10 |
|
|
1 |
|
|
▲ |
|
|
|
|
公共限定选修 |
人生与人心 |
20 |
|
|
1 |
|
|
|
▲ |
|
|
|
公共限定选修 |
影响力从语言开始 |
21 |
|
|
2 |
|
|
|
|
▲ |
|
|
公共限定选修 |
形象管理 |
10 |
|
|
1 |
|
|
|
|
|
▲ |
|
|
有效沟通技巧 |
20 |
|
|
1 |
|
|
|
|
|
▲ |
|
|
语言与文化 |
19 |
|
|
1 |
|
|
|
|
|
▲ |
|
|
中华诗词之美 |
28 |
|
|
2 |
|
|
|
|
|
▲ |
|
|
民歌鉴赏 |
20 |
|
|
1 |
|
|
|
|
|
|
▲ |
|
电影与幸福感 |
19 |
|
|
1 |
|
|
|
|
|
|
▲ |
|
情绪管理 |
10 |
|
|
1 |
|
|
|
|
|
|
▲ |
|
如何高效学习 |
10 |
|
|
1 |
|
|
|
|
|
|
▲ |
|
小计 |
|
1043 |
|
|
|
|
|
|
|
|
|
|
|
占比 |
|
26.49% |
|
|
|
|
|
|
|
|
|
|
|
职业能力基础课 |
必修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108 |
72 |
36 |
6 |
1 |
6 |
|
|
|
|
|
|
生理学 |
72 |
58 |
14 |
4 |
1 |
|
4 |
|
|
|
|
|
生物化学 |
36 |
30 |
6 |
2 |
2 |
|
2 |
|
|
|
|
|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
54 |
42 |
12 |
3 |
2 |
|
3 |
|
|
|
|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54 |
42 |
12 |
3 |
1 |
|
|
3 |
|
|
|
|
用药护理 |
54 |
42 |
12 |
3 |
1 |
|
|
3 |
|
|
|
|
|
助产导论 |
36 |
32 |
4 |
2 |
2 |
2 |
|
|
|
|
|
|
护理礼仪及人际沟通 |
36 |
18 |
18 |
2 |
2 |
2 |
|
|
|
|
|
|
选修 |
女性盆底解剖学 |
36 |
30 |
6 |
2 |
2 |
|
2 |
|
|
|
|
|
护理人文修养 |
18 |
10 |
8 |
1 |
2 |
|
1 |
|
|
|
|
|
形体训练 |
18 |
8 |
10 |
1 |
2 |
1 |
|
|
|
|
|
|
医用化学 |
36 |
28 |
8 |
2 |
2 |
2 |
|
|
|
|
|
|
小计 |
|
558 |
|
|
|
|
|
|
|
|
|
|
|
占比 |
|
14.17% |
|
|
|
|
|
|
|
|
|
|
|
职业能力核心课 |
必修 |
健康评估 |
54 |
30 |
24 |
3 |
1 |
|
|
3 |
|
|
|
|
基础护理技术1 |
54 |
26 |
28 |
3 |
1 |
|
3 |
|
|
|
|
|
基础护理技术2 |
72 |
36 |
36 |
4 |
1 |
|
|
4 |
|
|
|
|
内科护理1 |
36 |
30 |
6 |
2 |
1 |
|
|
2 |
|
|
|
|
内科护理2 |
54 |
44 |
10 |
3 |
1 |
|
|
|
3 |
|
|
|
外科护理1 |
54 |
44 |
10 |
3 |
1 |
|
|
3 |
|
|
|
|
外科护理2 |
36 |
30 |
6 |
2 |
1 |
|
|
|
2 |
|
|
|
高级助产学1 |
72 |
40 |
32 |
4 |
1 |
|
|
4 |
|
|
|
|
高级助产学2 |
72 |
38 |
34 |
4 |
1 |
|
|
|
4 |
|
|
|
儿科护理学 |
54 |
42 |
12 |
3 |
1 |
|
|
|
3 |
|
|
|
妇科护理学 |
54 |
42 |
12 |
3 |
1 |
|
|
|
3 |
|
|
|
急危重症护理学 |
36 |
22 |
14 |
2 |
1 |
|
|
2 |
|
|
|
|
小计 |
|
648 |
|
|
|
|
|
|
|
|
|
|
|
占比 |
|
16.46% |
|
|
|
|
|
|
|
|
|
|
|
职业能力拓展课程 |
必修 |
护理伦理学 |
36 |
30 |
6 |
2 |
2 |
|
2 |
|
|
|
|
|
优生优育与母婴保健 |
36 |
28 |
8 |
2 |
2 |
|
|
|
2 |
|
|
|
护理心理学 |
36 |
30 |
6 |
2 |
2 |
2 |
|
|
|
|
|
|
护理综合实训 |
36 |
6 |
30 |
2 |
2 |
|
|
|
2 |
|
|
|
中医护理 |
36 |
26 |
10 |
2 |
2 |
|
|
2 |
|
|
|
|
选修 |
营养与膳食(限定) |
36 |
28 |
8 |
2 |
2 |
|
|
|
2 |
|
|
|
康复护理(限定) |
36 |
24 |
12 |
2 |
2 |
|
|
|
2 |
|
|
|
传染病护理 |
36 |
28 |
8 |
2 |
2 |
|
|
|
2 |
|
|
|
精神科护理 |
36 |
32 |
4 |
2 |
2 |
|
|
2 |
|
|
|
|
护理学导论 |
36 |
30 |
6 |
2 |
2 |
|
2 |
|
|
|
|
|
护理研究与论文撰写 |
18 |
9 |
9 |
1 |
2 |
|
|
|
1 |
|
|
|
社区护理 |
36 |
28 |
8 |
2 |
2 |
|
|
|
2 |
|
|
|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 |
22 |
|
|
2 |
|
|
▲ |
|
|
|
|
专业限定选修 |
关爱生命—慢病识别及管理 |
13 |
|
|
1 |
|
|
|
▲ |
|
|
|
专业限定选修 |
中医健康理念 |
10 |
|
|
1 |
|
|
|
|
▲ |
|
|
专业限定选修 |
小计 |
|
459 |
|
|
|
|
|
|
|
|
|
|
|
占比 |
|
11.66% |
|
|
|
|
|
|
|
|
|
|
|
毕业实习 |
必修 |
跟岗实习Ⅰ |
600 |
|
|
30 |
|
|
|
|
|
▲ |
|
|
跟岗实习Ⅱ |
600 |
|
|
30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 |
30 |
|
|
2 |
|
|
|
|
|
|
▲ |
|
小计 |
|
1230 |
|
|
|
|
|
|
|
|
|
|
|
占比 |
|
31.23% |
|
|
|
|
|
|
|
|
|
|
|
总计 |
|
3938 |
|
|
212 |
|
28 |
31 |
30 |
34 |
0 |
0 |
|
|
|
|
|
|
|
|
|
|
|
|
|
|
|
备注:
1.职业素质选修课必须选一门课程以上。
2.职业能力任选课程必须选三门以上。
3.职业核心课程考试包括理论、技能,各占100分,折合总分100分。
4.劳动课、选修课均在晚上或周末开展,故不计入周学时数。
5.毕业实习40周( 40学分)包括内科护理4周、外科护理4周、妇产科护理20周(妇产科病房8周、产房8周、妇产科门诊2周、人流室2周)、儿科护理6周(普通儿科病房3周、儿科重症监护室3周)、手术室2周、急诊科2周、ICU 2周。
附录-2 课程学时及比例
课程类别 |
学时分配 |
学时比例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100% |
职业基本 素质课程 |
必修课 |
846 |
450 |
396 |
21.48% |
选修课 |
197 |
197 |
0 |
5% |
职业能力 课程 |
职业能力基础课程 |
558 |
412 |
146 |
14.17% |
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
648 |
424 |
224 |
16.46% |
职业能力拓展课程 |
180 |
120 |
60 |
4.57% |
职业能力任选课程 |
279 |
224 |
55 |
7.08% |
跟岗实习 |
1230 |
30 |
1200 |
31.23% |
(必修+实习学时)合计 |
3938 |
1857 |
2081 |
|
比例分配 |
47.16% |
52.84% |
|
注:跟岗实习累计时间为40周,合计学时为1200。